


微軟改變了世界:四十週年回顧
微軟在4/4這天迎向四十週年的重大紀念日, 創辦人比爾蓋茲還特地發了電子郵件給員工,回顧過往成就並展望未來; 對於一般市井小民的我們,這也是我們值得一起回顧微軟如何改變我們生活模式的好時機, 因為根據英國《都市報》(METRO)Gary Marshall的整理報導:微軟改變了我們的世界!
對很多人而言,微軟是一家令我們又愛又恨的科技公司; 但是這世界若少了微軟,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且乏味許多,以下將告訴你原因:
1、推動了電腦的個人化 微軟軟體與IBM PC的合體,使得電腦發展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: 個人化(小編按:微軟於1981 年推出以MS-DOS系統搭載IBM PC的「個人電腦」)。
微軟「讓每個人桌上都有一台電腦」的願景(後來延伸補充為每個家庭的桌上)的確被落實了 (小編按:這在當時顯得相當大膽,前述比爾蓋茲的信也提到,許多人都認為他們一定是瘋了才會想像這種不可能的事)。 你能使用電腦工作、玩遊戲或在網路上與人對戰,這都得感謝微軟。
2、拯救了「蘋果(Apple)」 在20世紀九○年代末期,「蘋果」公司正深陷於困境之中、處於被業界淘汰的邊緣之上。 微軟拋出相當於能拯救「蘋果」的救生索、價值1.5億美元的投資, 並承諾提供五年的Office軟體給「蘋果」的Mac電腦用戶。
這項投資案亦並非全然無私心的,因為蘋果以撤銷其對微軟剽竊設計的法律控訴作為回報, 而這也把「蘋果」從幾乎滅絕的命運中拯救出來。 (小編按:美國雜誌《連線》(WIRED)也曾針對此撰文表示,因為這一項投資案使得蘋果得以有喘息的機會, 讓往後的蘋果有機會發展iTunes、iPod和iPhone等系列產品。)
3、研發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 微軟時常擅於提出絕妙點子,雖然時機點顯得過早。 它的Windows CE、Pocket PC和Windows Mobile等作業系統與掌上型電腦裝置, 這些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嘗試,是領先蘋果iPhone好幾年的時間; 並且早在世紀交替之初,微軟就精準地瞄準了平板電腦為目標。
其他公司或許使得這些科技發展更加完善,但微軟卻是走在最前端。
4、給了我們滑鼠滾輪 是我們手握滑鼠中心的小滾輪按鍵? 沒錯,多虧了微軟,才有了它。
微軟並非它的發明者— 實際上,這概念最早是於1985年、在日本被發現 —然而卻是微軟於1996年的Intellimouse(小編按:以兩鍵中間一滾輪型式取代傳統全鍵式滑鼠的智能滑鼠)產品, 把滑鼠滾輪的概念拓展開來,也稍微舒緩了我們因「滑鼠手」所造成的疼痛。
5、建造了飛行模擬器 微軟的模擬飛行器其實比它旗下的Windows作業系統歷史還要更久 (小編按:Windows最早版本誕生於1985,模擬飛行器納入微軟旗下則是1982年), 且這套模擬器從1981年到2012年間的研發並未中斷。 它被歸為最先流行的電腦遊戲之一。
6、發明了「智能電視」 微軟的Windows Media Center走在其時代的前鋒。 這種把電腦如同一台電視使用的操作系統,現今看來雖已是司空見慣的想法, 但微軟早在2002年就具體落實了這種願景。
7、造就了難以數計的工時被荒廢! 罪魁禍首就是接龍, 它造就了一整個世代的人,習於在大部分的工作時間玩牌!
8、使得遊戲更好玩 Windows 95的發行就是瞄準了電腦遊戲的目標,但微軟並未因此而停下腳步。 它旗下的Xbox是個巨大的賭注,但卻具豐厚回報並引領至寬頻連線遊戲機與多人遊戲的時代。 下一次在你最喜歡的射擊遊戲(FPS)被十歲小孩打敗時,你可以向微軟說「多謝了」!
9、使得軟體更具魅力 現在聽起來也許很奇怪,但在Windows 95發行的那時候, 令人興奮的程度是更像是一張音樂專輯的推出,而不止是個軟體的釋出。
微軟付給滾石樂隊(Rolling Stones)大疊鈔票, 以採用該樂隊的歌曲《從我開始(Start Me Up)》作為廣告,這被包含在3億美元的市場行銷之中; 而人們真的連夜排隊,就為了拿到一張Windows的光碟。 (小編按:而被應用於Windows 95的開機音樂,是由音效師Brian Eno所製作, 據他在BBC受訪時表示,當時微軟要求他符合150個音效成果的指標,包含性感、懷舊、煽動等。)
10、拯救生命!? 微軟替比爾蓋茲賺進大筆財富,而自2000年開始他開始運用這些資產來拯救生命。 蓋茲基金會(The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)名列全世界最大私人基金會之一, 並且已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在教育與衛生等計畫上。
圖片來源:mashable、MetroUK、tayibacomp584@blogspot、computerhistory
|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