§《山神一家》特輯 番外篇§

頁面標題

 

 

《山神一家》漫畫特輯:番外篇

 

53.jpg

 

「嵐爹」(Litalan嵐)所繪製的作品

——〈山神一家:我的名字是石門山〉,參加了第一屆Comico原創漫畫大賞並獲選入圍

(創作者Litalan嵐還特地於特別繪製感謝圖,謝謝評審的肯定與網友們的支持)

 

在網路上更引起許多網友的共鳴,

像是噗浪網友寶妹妹留言道:「看了你的畫作,我又想去登山了」,

並提及這篇作品讓她聯想到東海岸民謠創作組合

「湯姆與哈克」的《後山的山》:

後山的山,勇敢站在這,就算作風颱落大雨,伊嘛攏不驚~

(收錄於2011角頭音樂發行的專輯《野狼125》)

歌詞與作品中的中央山脈生動地化身為「島上的護衛軍」(包含前線及後勤)的形象不謀而合:

在颱風來襲之際,群策群力地屢屢為我們減緩了颱風的破壞力。

52 3.jpg

 

《後山的山》歌詞繼續唱下去,唱的是出自貼近人民生活的真實感性:

後山的山一直站在這,它是咱的靠山,咱就要疼惜這粒山~」

「嵐爹」(Litalan嵐)則以擬人化的角度,

賦予每座山在漫畫故事中擁有各自獨特的性格和生命的經歷

52 4.jpg

不同的創作媒材型式,但是大概都寄託了一種對山的情感與對人類自我的期許:

希望讓大家意識到自然環境之於我們的意義,

不再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,進而拉近或改善我們人與山之間的關係。

 

 

迫不及待想要敲碗看《山神一家》續集中石門山與其他山脈角色的互動嗎?

粉絲們敬請耐心等待!

創作者「嵐爹」(Litalan嵐)已表示未來希望能繼續畫下去,

因為關於台灣的山岳,還有好多可畫、「畫不完的」!

52 10.jpg

看到這麼與眾不同的故事,你有什麼想法呢?

小編忍不住猜想擬人後的石門山,內心深處對人類「開道炸山」這件事的真實想法?

那些未被收入第一話的番外篇會是什麼?

 

在此分享一下徐銘謙所著的《地圖上最美的問號?》,其中作者引言〈像山一樣思考〉

借用了李奧帕德(Aldo Leopold)在《沙郡年紀》(A Sand County Almanac)的小故事,歸結出一個結論:

『只有山活得夠久』,知道當人們在他身上開道路會帶來什麼長遠的後果。

至於人本身,沒有足夠的壽命去理解完整的前因後果,

對這座山作決定的,與承受後果的人群並不相同,

但可以確定的,決定與承擔是代代相傳的」。

52.jpg

 

或許我們都以某一種方式與台灣山脈連結著,

因此並不是只有登山者,才有必要成為山的守護者,

大家都應該了解一下2010年臺灣山岳聯盟推動的《山林守護憲章》,臺灣山脈是你我他都能守護的珍貴瑰寶:

53 a.jpg

一、山是萬物母親;我願以大地為宗,成為山的守護者!

二、山是神聖殿堂;我願以敬畏的心,成為山的朝聖者!

三、山是一所學校;我願以謙卑態度,成為山的學習者!

四、山是生態寶庫;我願以探險精神,成為山的探索者!

五、山是文化原鄉;我願以多元思維,成為山的傳承者!

六、山是生命源泉;我願以無痕山林,成為山的潔淨者!

七、山是心靈歸所;我願以沈靜默禱,成為山的聆聽者!

八、山是無私的愛;我願以扶持守望,成為山的互助者!

九、山是和平使者;我願以踏實行動,成為山的分享者!

 

 

圖片來源:「嵐爹」(Litalan嵐)@Plurk太魯閣國家公園